她笑着把梅花在手里转了一转,指着他道:“是谁早上说不识字最好的。大人你总是这样口不应心。”又低头问:“四喜你说是不是?”
四喜就汪了一声。方维笑道:“我的小东家,你可饶了我吧。这才十几天,连它都站在你这边了,叫我以后怎么过。”
暂别
“在我们老家那边, 管这个叫赶会,也是十里八乡老百姓凑在一起买卖东西的地方。”卢玉贞笑道,“看来南方北方都差不多。”
方维点点头, 微笑道:“这可是正月十五最热闹的地方了, 不光是海户们,大兴那一片的人都到这里来赶场。”
他们两个走了约莫半个时辰,才远远望见一座低矮破旧的土地庙。他就笑道:“到了。”
庙的外表虽是老了些, 挤挤攘攘的人也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。
方维有些犹豫,转头问道:“大过年的, 估计人也多, 都要拜一拜图个吉利。玉贞, 要进去吗?”
卢玉贞笑道,“咱俩来都来了,怎么也要求个平安。”
他们排在外头,被人群挤来挤去,好不容易才挨进了院子。院子里满是香火味。正殿土地公神像前有大批人焚香叩拜着, 也有一步一叩首的人来许愿还愿。待蒲团上好不容易腾出空,卢玉贞便跪下去,方维也跟在旁边跪了。
她虔诚地合十双手, 在心里默默许了愿, 又念了很久,才恭恭敬敬地叩头下去。方维也拜完了, 又扶着她起来。
院子里有个架子, 吊了口很大的铜铸钟, 人群纷纷将铜钱往上面投着, 叮叮当当的声音连绵不绝。
她就从袖子里摸出铜钱来,递给方维一个, 伸手把铜钱向钟鼻子上抛。若是抛中了便是当的一声,比别处更浑厚些。她的铜钱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,就很准地打中了。方维也跟着抛了,却只沾到了钟的边缘,声音有些尖利。
他拍手笑道:“你看,你运气总比我好。”
她就抱着胳膊苦笑道:“可能是因为我前半辈子也太难过了。”
方维听了,心里一酸,连忙安慰她道:“否极泰来,总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他们信步出了庙门,门口的小摊挤挤挨挨地摆了一条街,多是吃的玩的,有小孩子喜欢的拨浪鼓和风车,五颜六色的排成一排。也有卖油炸糕和烙饼的,有扑鼻的香味。摊贩的吆喝声和小孩的吵嚷声响成一片,烘托出一种俗世的热闹。
他们俩走走停停,慢慢逛到街的另一头,就有卖花布、香囊的摊子。大姑娘和小媳妇围成一圈,叽叽咕咕地连说带笑,一边拿着在身上比划。
方维笑道:“你要不要买些,这里的东西,比起城里头自然是粗糙了点,可也说不定有你喜欢的。”
卢玉贞就走上前去,见摊子上多是各色头绳木梳,也有些钗环手镯,就信手拿起来挑了挑。忽然看到旁边摊子有卖红色的纸花儿。她在里头翻了一翻,忽然发现了一个梅花样子的,又惊又喜,赶快抽出来付了钱,笑眯眯地拿着给方维看,问道:“哥哥,你还记不记得?”
方维笑道:“怎么不记得。这可是咱们头一回到街上,我给你买的东西,后来不知道怎么就丢了,再寻卖的也寻不见,没想到这里乡野街市上竟是有。”
他走到僻静角落里,招手叫她过来,又仔细地把花儿给她别在发髻上,笑道:“终于给你戴上了。真是好看极了。”
她就笑微微地看着他,又往一边走去。路过了卖糖堆的摊子,她就笑道:“大人,你要不要买些?”
方维笑道:“你去买吧。”
她就挤到人堆里,过了一阵径自端了两个瓷碗出来,硬是递给他一碗,笑道:“哥哥,你尝尝。这个可好吃了。”
他们找了个角落里的桌子坐了,她拿了个勺子,吃着糖霜包着的红果,一口一个。他也坐着慢慢吃。她笑道:“有点酸,怕你吃不惯。”
方维点点头道:“郑祥喜欢这个。我觉得也还不错。”又微笑道:“你看看这里有什么你喜欢的,能带回城里去。总不能让你空着手走。”
她就晃了晃脑袋,伸手指指头上的花儿。方维摇头道:“这个可不能算。”
她又向四周望了一圈,叹了口气道:“别的倒也罢了。真想把你包好了放在口袋里,我带着一路就回去了。”
方维低下头不说话。他默默吃了几个红果,想是太酸了,五官都拧在一起,半晌才抬头道:“你先把自己照顾好了,我……会再寻机会的。”
卢玉贞看着他,点点头道:“我会的。你也别着急,这里开春后就暖和了,我抽时间再过来。以后这路我走得熟了,十天半个月来一趟就是了。以前你在宫里当值,也不过就是六七天才能回家一次。只当是咱们两个换过来了。”
方维嗯了一声,又去旁边买了两碗茶汤,小心翼翼地端着走过来。忽然桌子边寻不见她了,一阵茫然地找,才在旁边人群的缝隙里看见她蹲在路边,不知道在挑拣什么。
他就问道:“要买什么呢?”
她就拎着两根皱皱巴巴的萝卜一样的东西过来了,举到他眼前笑道:“哥哥,专门给你买的。”